道教宮觀的雕飾與石雕壁畫 早期的道教建筑裝飾有很多在造勢上表現的是佛教痕跡,如石雕蓮花寶座、雕像姿態、飄逸的裙帶等,所以說是受佛教建筑藝術的影響很大。唐代時,道教的建筑思想融入了對自然的審美趨向,建筑藝術造型注重寫實,創造了許多富有生活氣息的塑造對象。 1.道觀的神仙塑像 神仙雕像是道教建筑里的主要雕飾。道教的神仙譜系復雜,宮觀供奉的神仙各不相仿,姿態各異。如寧夏平羅玉皇閣內的關帝塑像:盔甲披身,雙目怒睜,神勇威武,似一切勢不可擋。塑像既有人性的血脈、靈動,又有神仙的冷峻、飄逸,但總是端莊而清雅,眉宇問流露著神威?傊,神像是將塵世人物進行了理想化的翻版塑造,并夸張了人物的內心表達,塑性不拘一格。 2.道教的宗教石雕壁畫 道教宮觀供奉的是有形的神仙形象。并在宮殿、回廊、院落墻壁等雕刻或描繪有教理教義、閬苑仙境、善行成仙的故事等石雕壁畫,用于勸教和感染道眾。如中衛高廟的壁畫,主要是以陰陽問的“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”的勸世警言為題材描繪的神話故事,以其悲慘情節、灰暗色調和成仙享樂、艷麗的色調來描畫善惡的終極境況。 3.道教宮觀的碑刻和書帖 碑刻也是道教建筑藝術的表現形式,如泰山大觀峰石刻“俯仰乾坤”點境之語,“東岳廟的碑刻數也數不清”等對石碑刻裝點建筑的告白。道教將“龍章鳳篆之文,靈跡符書之字”可認為是“神符”,即來自于書法,又不同于一般的書法,創造了一種人們難以辨認的文字,如宋代蘇軾評價“筆勢奇妙,而字不可識”,以此增加了道教的神秘感。 版權屬于: 長城石雕廠 (http://www.ahwwinterclassic.com/) 其他人閱讀了; |